斜沟项目部现主要承担两大核心工作:一是斜沟煤矿主要输送设备的运行维护与检修,确保煤矿输送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转,保障煤矿生产的连续性;二是 23106 综放工作面的喷浆硬化工程,年产值目标5400万元。今年以来,面对矿井生产接续紧张、设备老化加剧、人员结构断层等多重挑战,项目部以“人努力”凝聚攻坚合力,以“强经验”激活内生动力,在“保运转、提效率、控成本”中交出了一份“稳中有进、质效双升”的答卷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项目部基本现状
(一)人员结构:我项目部现有在册职工262人,特殊工种26人,项目部职工平均年龄42岁,其中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38%,45岁以上“老师傅”占比27%,26名特殊工种(井下电工)平均工龄7年,是项目部技术攻关的核心力量。人员构成呈现“两多两少”特点:经验型老职工多、青年技术骨干少;单一技能型工人多、复合型运维人才少。近年来,随着矿井智能化设备(如永磁同步电机、智能巡检系统)逐步投用,青年职工虽理论基础扎实,但现场实操经验不足;老职工虽熟悉传统设备,但对新技术、新工艺的适应速度较慢,“技能断层”问题逐渐显现。
(二)业务范围:项目部承担二项核心任务。1、承担斜沟煤矿19部主要运输系统设备运维,以及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,其中:1#、2#主斜井皮带运行维护,长度3270米,设备大多是2009年投入使用;11采区与21采区带式输送机运行维护,长度6600米,设备大多是2012年投入使用;+700水平北翼大巷以及二水平北翼大巷的带式输送机运行维护,长度9925米,设备大多是2012年投入使用。2、斜沟煤矿23106工作面喷浆硬化工程,硬化设计长度8625米。
(三)经营成效:截止到2025年8月底,项目部累计完成产值3728万元,完成年度目标的69%,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同比下降22%(从月均48小时降至38小时),喷浆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98%。
二、特色亮点
面对矿井设备老化(大部分设备都已运行15年)、人员技能参差不齐等挑战,项目部将“人的主观能动性”与“经验的系统性传承”深度融合,形成以下特色亮点:
(一)老带新传承,用一线课堂破解技能断层,针对青年职工理论强、实操弱的痛点,项目部创新“三跟三学”师徒制(跟班作业学流程、跟检故障学诊断、跟修设备学工艺;学规范、学技巧、学责任)。老师傅传经验,将多年积累的“皮带机故障听诊法”(通过电机异响判断轴承磨损程度)整理成“五听五辨”口诀(一听电流声辨负载、二听齿轮声辨啮合、三听摩擦声辨润滑、四听异常声辨松动、五听振动声辨地基),手把手教给徒弟。
(二)把经验转化为标准,项目部将长期积累的设备运维经验转化为日常的操作指南,针对带式输送机、电气设备等关键设备,整理《常见故障处理手册》,新人查阅手册即可完成基础故障判断;
(三)星级员工评比制,员工参与隐患排查(如发现电缆破口、设备漏油)、规范操作(如正确佩戴绝缘手套)可获积分,月底开始评比星级员工,在工资上给与奖励。
三、存在问题
尽管取得一定成绩,但对照矿井高质量发展要求与项目部“提效增盈”目标,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:
(一)人才短缺,特殊工种断层明显:26名井下电工中,30岁以下仅3人,且多数仅熟悉传统设备运维,对智能设备(如变频控制系统)掌握不足。
(二)经验传承系统性不足,人走技失的风险显现,经验沉淀以纸质+口传为主:《故障处理手册》虽涵盖日常案例,但缺乏动态更新机制,还有大部分需听声辨故的经验,随着人员流失而消失。
经营方面方面存在的问题
(一)往年遗留的工程今年结算,这部分产值大概有6000万元,主要存在资金计划不足的情况,且超原合同额,需签订补充合同,今年能否结算在矿上的成本是否能容纳,需要等到10月底后才能定。
(二)往年施工掘进巷道时,安装了一部分管路电缆,后因甲方生产衔接以及地质条件变化,巷道封闭不再施工,但是管路电缆还在巷道里,矿方也认材料,我们想以安装工程结算,但矿方不同意,只想以材料相抵,所以双方没有谈拢,没有具体的解决办法。
四、下一步的经营管控措施
针对上述问题,项目部将以“强队伍、固经验、提效能”为主线,重点推进以下措施:
(一)实施人才强基工程,扩大师徒制覆盖范围,针对智能设备运维等核心岗位,与矿方技术部门、设备厂家联合培养“双导师”(内部经验导师+外部技术导师),目标年内培养“一专多能”复合型人才。
(二)构建“经验固化”体系,学习各种皮带运行事故案例,以案例累经验,减少事故的发生率。推行“经验认证”制度:对掌握核心经验(如“智能设备故障排查”)的员工进行工匠认证,与绩效工资、晋升挂钩,激发全员总结经验的主动性。
(三)深化“精益管控”措施,提升经营质效,硬化工作面时,提前预制混凝土模块,用于掘进工作面皮带架的垫块,这样加快了硬化工作面的速度。
下一步,我斜沟项目部将以“时不我待”的紧迫感、“舍我其谁”的责任感,持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、完善经验传承体系、推进精益管控措施,切实将“人”的潜力转化为“效”的提升,将“经验”的优势转化为“发展”的动能,为斜沟煤矿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。
图/文:郭 宁 陈 浩